因“涉嫌添加禁用原料”的争议,拥有近百年辉煌历史的国货品牌“百雀羚”被推到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一直把伏羲当成神话,此历史遗址出现,人们才意识古史传说是真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震惊了世界。
可惜,只有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晚期文化,缺失了早期文化。
而且,在接下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也一直迟迟没有发现关于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任何遗址。
这么一来,西方一些学者就怪话多了起来。
有人编造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胡说什么“外来信息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起源的决定因素”等等。
这些毫无根据的言论让我国考古工作者强烈不满,大家撸起袖子,决心寻找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填补这段空缺。
1956年秋,第一届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成立,培训班里的成员都以这一重责为己任。
展开剩余88%培训班结束,河南省新郑县的文物普查工作开始。
文物普查工作成员在文化馆王正科的主持下,分工负责,分片包干。
河南属古中原地带,而河南地区自古以来也流传着许多太昊伏羲的传说,至今尚存有纪念伏羲或与伏羲有关的文物古迹。
伏羲是中华民族古史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为“百王先”。《水经注》卷二十二载:“(陈城)故陈国也,伏牺、神农并都之。城东北三十里许,犹有羲城实中。”即伏羲曾都陈,陈即今淮阳。淮阳县城东北就有伏羲城。
想想看,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早于炎黄二帝,在考古学文化中,伏羲文化应早于炎黄文化。学术界既然将炎黄文化对应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那么要找寻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可不就得对照着伏羲文化开展寻找?
淮阳与新郑的直线距离不到两百公里。
所以,新郑文物普查工作成员都格外重视这次普查工作。
1956年冬普查工作组进入西北区,有人在云湾大队裴李岗村村南一家窑洞的院墙上,发现一块红色的石头,长约60公分,宽约30公分,厚约4公分,其正面有1—2公分深的触磨痕迹。背有左右对称的四个短足,墙缝中还塞着一个断了两截的石棒,长约40公分,直径约5公分,当中触磨有1—2公分的痕迹,形成两头粗,当中细的形体。
这是什么东西?
普查人员摸不着头脑,问这家窑洞的主人。
主人也说不上,只说是在村西的一块台地上挖出来的,摆家里当成洗衣搓板使用。
大家一下来了兴趣,让主人带路,找到出土这块石头的地点。
通过对四周地形作了认真细致的观察,普查人员在地西头两块叠差l米多深的土层中看到露着一点头的东西。
嘿,把它挖出来!
众人七手八脚,用铁铲一点一点的把那东西刨出来,一看,和主人家那件东西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比那个还要完整。
另外还有一个石铲和陶片。
这,应该是史前文明先民使用的石器!应该是当时人类加工谷物使用的工具,是古代农民加工谷物用石磨和石碾
新郑石器的发现,惊动了中央和省文物部门,也惊动了邻邦县市。
1957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派专家裴明相前来考察指导。
裴明相的最后结论是:“这非常可能是很重要的古文化遗存。这些东西现在在全国还没有见过,要尽快上报,做好保护。”
1964年郑州晚报、河南日报相继刊出相关报道。
于是,从1956年到1973年这十几年中,不断有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大家都认为裴李岗这块台地是个遗址,内涵丰富,可代表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
到了1973年,人们已经裴李岗村西发掘出墓葬114座、陶窑l座、灰坑10多个,还有几处残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种器物400多件,包括石器、陶器、骨器以及陶纺轮、陶塑猪头、羊头等原始艺术品。
科学鉴定,从这两万余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其文化内涵是8000年前人类的文明史,它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一段空白,给进一步研究中华文明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更重要的是,沿裴李岗村西向四周辐射探测,考古工作者迄今在河南全省已发现裴李岗文化遗址100余处!
其分布范围东达项城后高老家,西至卢氏薛家岭,南到潢川陈岗,北至安阳洪岩,主要分布于豫西山地东部边缘的低丘陵地带,以及豫中、豫东南地区的黄淮平原地区,与河南地区伏羲传说及其古迹的分布地域相一致!
已发掘或试掘的该类文化遗址有新郑裴李岗、舞阳贾湖、长葛石固等10余处。
其中的舞阳贾湖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盛,制作之美,内涵之丰富,为全国其它同期遗存所罕见。
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在《舞阳贾湖》序文中写道:“贾湖遗址的发掘,对我国新石器早期遗存来说得到了迄今为止最丰富的资料”。
裴李岗文化时代距今约9000年至7000年;舞阳贾湖一期文化距今约9000年,应该是裴李岗文化的渊源。
而古文献记载的有关伏羲功绩,如治屋庐、作网罟、养牺牲、作琴瑟、画八卦、造书契、制九针等,也都在裴李岗文化中都能得到印证。
比如说,《纲鉴易知录》说,太昊伏羲氏命“大庭为居龙氏,治屋庐。”《搜神记》也记:“庖牺去巢穴之居。”
贾湖遗址发现半地穴式房基30多座,房址大多为椭圆形,结构以半地穴式为主,多为单间,有少量依次扩建的多间房。房址内有灶台、柱洞等。窑址较小,有窑室、火门、烟道和烟孔,有的保留有窑壁和火道。
而在唐户遗址的考古,发现的房址更多,有62座!其中有3处是双间房,堪称当时的“豪宅”。
人们还首次发现了“一室一厅”的房子。先民们利用自然地势建了绕房排水沟,并发现石器作坊、排水系统、安全壕沟等。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感叹说:“这是目前国内已经发现的距今约9000年最好的一批房屋遗址。其中从房屋聚居情况可发现当时已经有生产组织,这个遗址是中原先祖从森林穴居走向临水建房、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最好见证,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又比如,《尸子君治》说:“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易系辞下》说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称伏羲作网罟、养牲畜。
即贾湖、石固遗址发现有较多的渔猎工具和动物骨骼。贾湖遗址某墓中就随葬骨鱼镖6件、骨镞5件、龟甲8个。石固遗址发现石球3件、陶球1件、骨镞22件。
遗址中发现的动物骨骼不仅有猪、羊、牛,还有鹿、貉、野兔、野猫,甚至还有鱼、蚌、螺、龟、鳖等水产品。
其中的猪、羊、牛等动物的骨骼或陶塑经专家鉴定均为家畜,反映了伏羲“养牺牲以庖厨”的真实性。
又比如,《礼记曲礼》说伏羲“作琴瑟以为乐。”《史记》说“伏羲作三十五弦之瑟。”《楚辞大招》王逸注:“伏羲作瑟,造《驾辩》之曲。”
舞阳贾湖发现骨笛30多支,长葛石固2支、中山寨1支。这些骨笛能奏出4声至7声及7声以上的音阶,证实了文献中关于伏羲“作琴瑟”的记载。
又比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汉书律历志》说:“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
贾湖遗址的墓葬中出土有龟背龟腹相合的龟甲,里面都装有数量不等、颜色不一的小石子。由此可见,裴李岗文化是八卦文化的源头。
还有,孔安国伪《尚书序》:“古者伏牺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成玄英《庄子缮性》:“伏羲画八卦以制文字。”
贾湖遗址发现了21个契刻符号,它们分别刻划在龟甲、陶器、骨器和石器上,与伏羲“造书契”相吻合。
……
种种迹象表明,裴李岗文化应该就是伏羲文化。
裴李岗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
裴李岗文化遗址于1986年11月21日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炒股短线资金如何配置。
发布于:天津市